简述金融中介机构法律规范体系的基本框架?
我国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拥有以中央银行为主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跨国银行、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多层次银行机构体系;拥有以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为主,以各类投资咨询中介、信托机构为辅的多元化投资中介体系;拥有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以及提供多种多样保险服务的保险中介体系。
山大431金融学综合参考书目?
1.《金融学原理》:这本书是金融学的基础教材,可以帮助你建立起金融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原理。
2.《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这本书具体介绍了金融市场的各种交易和金融机构的运作,深入了解金融市场和机构对于综合应用的重要性。
3.《投资学》:这本书主要关注投资决策和资产管理,包括投资组合理论、风险管理和资产定价模型等内容,对于综合应用方面会有较大帮助。
双支柱指的是什么?
所谓“双支柱”调控框架,一般的直观理解,主要是指金融宏观调控的两个主要支柱,一个是货币政策,另一个是宏观审慎政策。不过,这种直观理解显然低估了双支柱调控框架所包含的政策创新内涵。事实上,作为金融宏观调控改革的重要政策指南和行动纲领,双支柱调控框架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改革和完善传统货币政策,构建新型货币政策框架(即货币政策支柱);二是改革和完善传统金融监管政策,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即宏观审慎政策支柱);三是在同一个整体政策框架下,强调两个支柱之间的充分协调和配合。
中财金融学与金融学(国际金融),(公司理财)区别?
中财金融学属于该校金融学院,属于传统的国家重点学科,也是中财的拳头专业。金融学专业创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是该校最早设立并最具社会影响的学科专业。本专业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由原货币银行学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合并而设立的。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保险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金融法、资产评估、期货与期权等。 金融学(国际金融),(公司理财)属于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其性质是“中财金融国际项目”--金融学实验班,从2007年起开始招收国家计划内本科生。实验班完全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教学体系,全面采用权威英文版教材,突出现代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规范经济学方法的培训,所有课程均采用英语授课(学校开设的公共课程采用中文讲授),锻炼学生直接使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以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专业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金融实验班通过国际化的先进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框架、方法论和分析工具以及分析解决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需要告诉你的是,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于2006年成立,是国内首家以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为主体、从事高端金融研究及培养高级金融人才的学术机构,是一个集研究、教学、培训为一体的学院。该院聘请了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恩格尔教授担任名誉教授。目前学院有两位正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一位副教授,十二位助理教授均为在海外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服务的优秀人才。 从专业看,金融学更传统,而金融学(国际金融)(公司理财)的培养更西方化一些。就业走向上,金融学更偏重于国有银行,而国际金融、公司理财更偏重于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区别?
后者含义更广泛
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
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
[编辑本段]
国际货币体系的具体内容:
1、确定世界及各国货币的汇率制度。
2、确定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调机制或建立有关协调和监督机构。
3、确定资金融通机制。
4、确定主导货币或国际储备货币。
国际金融体系(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是指调节各国货币在国际支付、结算、汇兑与转移等方面所确定的规则、惯例、政策、机制和组织机构安排的总称。国际金融体系是国际货币关系的集中反映,它构成了国际金融活动的总体框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国之间的货币金融交往,都要受到国际金融体系的约束。
国际金融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从广义上讲,其构成要素几乎包括了整个国际金融领域,包括:国际汇率体系、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体系、国别经济政策与国际间经济政策的协调等。但从狭义上讲,国际金融体系主要指国际间的货币安排,具体包括:国际汇率体系、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体系、国别经济政策与国际间经济政策的协调。
[编辑本段]
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成
国际金融体系是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扩大而产生与发展的。由于各国之间商品劳务往来、资本转移日趋频繁,速度也日益加快,这些活动最终都要通过货币在国际间进行结算、支付,因此,就产生了在国际范围内协调各国货币关系的要求。国际金融体系正是在协调众多国家货币制度、法律制度及经济制度这一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
[编辑本段]
国际金融体系的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机制
即有效地帮助与促进国际收支出现严重失衡的国家通过各种措施进行调节,使其在国际范围能公平地承担国际收支调节的责任和义务。
汇率制度的安排
由于汇率变动可直接地影响到各国之间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因此,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为各国共同遵守的国际间汇率安排,成为国际金融体系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如何决定与维持,一国货币能否成为自由兑换货币,是采取固定汇率制度,还是采取浮动汇率制度,或是采取其他汇率制度,等等,都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主要内容。
国际储备资产的选择与确定
即采用什么货币作为国际间的支付货币;在一个特定时期中心储备货币如何确定,以维护整个储备体系的运行;世界各国的储备资产又如何选择,以满足各种经济交易的要求。
国际间金融事务的协调与管理
各国实行的金融货币政策,会对相互交往的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协调各国与国际金融活动有关的金融货币政策,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制定若干为各成员国所认同与遵守的规则、惯例和制度,也构成了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
[编辑本段]
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与作用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现代国际金融体系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均有一定特点的主体金融体系。
第一阶段是国际金本位制时期
从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结束。
第二阶段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起始于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终止于1973年。
第三阶段是牙买加货币体系时期
始于1976年1月IMF临时委员会的牙买加协议的正式签订日。
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金融体系的背景和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金融体系,有它产生的背景,同时也有它重要的作用:
1.确定了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与各国可遵守的调节政策,为各国纠正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提供了基础;
2.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汇率机制,很大程度上防止了不公平的货币竞争性贬值;
3.创造了多元化的储备资产,为国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清偿力,同时借此抵御区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机;
4.促进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在统一的国际金融体系框架内,各国都要遵守一定的共同准则,任何损人利己的行为都会遭到国际间的指责,因而各国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得到协调与相互谅解。当然任何一个国际金融体系都有它的缺陷,因此,国际金融体系仍然需要改革,在此基础上寻求发展。
5、确定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及履约束机制。
[编辑本段]
国际货币体系的目标和作用
国际货币体系的目标和作用
目标:保障国家贸易、世界经济的稳定、有序地发展,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
作用:建立汇率机制,防止循环的恶性贬值;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提供有利手段和解决途径;促进各国的经济政策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