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金融危机是什么意思(亚洲金融危机是什么危机)

2023-12-09 10:00:25 59 0

亚洲金融危机是什么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

97年亚洲金融风暴是怎么回事啊?

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

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

爆发原因是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

第一阶段

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1997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

1997年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

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制定的对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1998年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

趁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

一个月后,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

1998年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

直到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通俗来说是怎么一回事?

97年金融危机是指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

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

2008金融危机来龙去脉?

布什总统在任期间,推动提升住房自有率运动,几乎人人都有一个美国梦,住大房子,与之相呼应的,美国房价非理性上涨。

人人都要住大房子,都要买房,于是向银行贷款。

银行将这些房产抵押贷款捆绑在一起,打包做证券化处理,形成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再一份份卖给投资者。

华尔街的银行和投行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暴利,人们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往往会忽视风险。他们开始催促放贷者,说“快点,我们需要更多的房贷!”

在这个过程中,信用等级高的借款人已经成为客户了,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他们降低了标准,向信用差、经济情况不太好的人放贷,开发了次级贷款。

这些本来买不起房的穷人,在政府政策的大力引导及银行的不懈宣传下,产生了一种错觉,既然银行愿意借钱给我,肯定认为我还得起,那我应该还得起。

银行到底还是专业的,他知道这样做可以谋取暴利,也知道这些跟次级信贷挂钩的证券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于是开始购买保险,抵押贷款违约由保险公司买单,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这家公司就是AIG友邦保险。

风险转移后,他们可以放更多的贷,做更多的投资,赚更多的钱,很多银行也跟着这么做,那么AIG友邦保险就积累了巨大的风险。

明知有风险,保险公司为什么愿意接受投保呢?首先是可观的佣金,数以十亿计,再者AIG友邦保险认为房地产市场会一直繁荣。

就像很多为P2P平台做担保的保险公司,也没预料到今年的爆雷潮会这么猛。

再后来,房地产萎缩,房价下跌,之前高价买了房子的穷人,发现贷款利率上涨,每月还款额增加,无法负担,于是违约。

这些次级贷款就开始爆雷了。AIG必须赔付那些买保险的银行,全球如此之多的保单集中同一时间赔付,AIG入不敷出,就会走向破产。

之前在AIG投保的银行,因为得不到赔付,报表会出现巨大损失,也会全部破产。

最后,整个金融系统就会全部完蛋。

2

当然,政府不能让整个金融系统全部完蛋。

电影主角可简单分为两派,政府监管人员和华尔街的资本大鳄。

华尔街的作为直接导致了这次金融危机,而政府的作用是要稳住市场。

影片开头,是全美第四大投资银行的雷曼兄弟正处于水深火热中。雷曼之前,美联储提供了300亿的担保让摩根大通收购了贝尔斯登。

所以雷曼也想当然的认为,政府不会让我陷入绝境,会出手救我。

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去收拾华尔街的烂摊子,势必面对公众的质疑,政府并不想留下当局会接管一切的现象。

于是统一口径不会直接出资救雷曼,只负责牵线其他机构对雷曼进行收购和帮助,先后找了巴菲特,韩国发展银行、美国银行和英国的巴莱克银行。

一开始,雷曼兄弟拒绝了巴菲特40美元一股优先股,分红9%的收购要求,认为其出价太狠,当时雷曼兄弟的股价在37美元左右。

然后在与韩国银行的谈判中,因为雷曼兄弟CEO富尔德瞎指挥,态度无礼,并要求韩方一并收购不良资产,韩国代表拂袖而去。当时雷曼股价15美元左右,韩国人愿意出价20-25美元,但要求将房产贷款的不良资产剥离。

韩国人离开,第二天雷曼的股价从15美元跌到了7.79美元。

与此同时,美林银行快保不住了,次级贷款也开始爆雷,AIG友邦保险公司岌岌可危。

美林银行私下和美国银行达成协议,撬了雷曼的墙角,美国政府没有指责,要美林务必谈成,保住一家算一家。

雷曼兄弟最后的机会就在英国的巴克莱银行身上了。因雷曼兄弟不良资产太多,政府对各大投行软硬兼施,让他们拿出钱对雷曼进行担保,银行们答应了,巴莱克银行也拿出了收购方案。

最后却被巴莱克银行的监管机构通知,不进口毒瘤,被放了鸽子。

雷曼兄弟宣布破产。

3

雷曼破产后,市场向好的势头如昙花一现,之后股市暴跌,银行资金紧张,AIG友邦保险随时可能出事。

AIG大而不能倒,AIG完了,银行也保不住,整个金融体系会崩溃。

政府再一次出手了。财政部和美联储对AIG友邦保险进行救助,从2008年9月到2009年2月,前后一共进行了三轮合计1823亿美元注资,最终持股92%,成为AIG最大股东。

在经历了雷曼兄弟破产,股市暴跌,次贷危机,美国信贷市场不活跃,最后政府选择向花旗、摩根等十家大行注入资金共计1250亿美元,成为银行的股东,要求银行把钱拿出去放贷,激活冰封的信贷市场。

但故事的结尾是,银行在受政府注资后,发放的贷款反而少了,市场继续动荡,直到2009年,才稳定下来,银行退还政府注资。

这十家银行控制了77%的美国银行资产,俗称大而不倒。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是哪一年?

2008年9月中旬开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次贷危机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在截至2009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自从2005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