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金如何申请?
首先,要在创新基金网络系统中注册一个帐号。申请后,提交区县科技主管部门进行初级激活。创新基金采用属地化管理,区县科技主管部门要选择企业所辖地区。一般来说,初级激活需要企业将注册信息文件(7个文件,在系统中能够看到)原件及复印件交区县科技主管部门进行验证。
其次,在初级激活后,进入系统,选择申报项目管理,按照系统给出的提纲组织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的附件内容,附件的准备要根据项目申报指南中的要求准备。
部分附件还需要进行数字化摘要。
再次,将项目提交到区县科技主管部门,并将相关附件中的原件交区县科技主管部门验证(一般情况需要验证,各个地方管理要求不一)。
最后,等待地方项目组织单位评审后提交国家(如部分地区选择联审方式或共同评审方式,则后续的工作流程不一)。在国家立项后公告,企业在系统中签订合同。至此,申报流程截止,下面还有监理和验收流程。在基金中心网站上,查找申报须知,将会有更为全面的解释。
创新基金网站:www.innofund.gov.cn
国家青年基金评审流程?
第一轮 函评
现阶段基金委的同行评议专家遴选的常规程序是由学科项目主任将研究内容相近的项目进行分组,再按照研究领域相近的匹配原则,结合相关回避原则,通过计算机辅助指派系统将每组项目指派给小同行评审专家进行通讯评审。
函评专家通常以 小同行为主。
评审专家针对项目的科学价值、影响力、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判,给出“好”或“不好”程度的判断,再将这种判断归入“优、良、中、差”等级(对应4、3、2、1评分)。
函评阶段的同行评议专家遴选对能否科学、客观和公正的遴选出高质量的项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家的个人认知、学术水平以及对项目内容的熟悉程度均会影响到对项目的学术判断。
第二轮:会评
会评是通过组建评审专家组对申请项目召开会议的方式进行评审。
会评专家通常以 大同行为主。
会议评审是针对项目的科学价值、创新性、社会影响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做出独立判断和评价,评审结果投票产生。
但目前基金项目会评普遍存在“基于评价的评价”现象。在评审过程中,专家主要关注函评成绩、申请人教育背景和学术经历等,对申请项目本身的科学价值和创新意义等关键内容则关注不够。
国家自然青年基金申请注意事项?
1. 研究背景要重点介绍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
经常看到部分申请书,一开始就在立项依据部分引经据典,从几十年以前的参考文献开始着手介绍,然后,娓娓道来把这些年的文献几乎全部介绍一遍。特别是一些青年基金申请书,在研究背景介绍中,有不少项目申请人只是简单地拷贝博士论文中的文献综述部分。让人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工作已经研究了好几十年了,课题的创新性可能严重不足。通常情况下,申请书中要尽可能地详细介绍近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特别是近五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突出申请人提出的课题是较为前沿和热点的研究问题。
2. 研究内容要描述明确、要言之有物
每一份项目申请书,都需要通过同行评审专家的评审。因此,申请人撰写的研究内容不能过于基础化,将教科书里面的内容搬到基金申请书中,也不能够只有自己能够看得懂,或者只有“小同行”专家能看懂。因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更多的时候是“大同行”专家评审。笔者曾在写完一份申请书后请一位院士帮助把关。该院士对申请书中常出现的一个专有名词“尺度效应”提出了非常强烈的修改建议。他指出,在申请书中,如果只是简单地提及“尺度效应”,对“大同行”而言,可能未必了解该项研究的深度与价值。因此,建议申请人在写申请书时对于某些专业词汇,必须要详细的描述,而不能让评审专家看完之后觉得空洞无物。另外,还有不少人认为篇幅长的基金申请书更容易获得资助,其实不然。一份基金申请书能否获得资助,关键是看研究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让评审专家觉得言之有物,至于申请书的篇幅,没有过多关系。笔者前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部分只写了12页,也获得了资助。
3. 研究可行性要重点介绍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前期积累
任何一项研究设想,都不可能是申请人凭空编造出来的。因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评审过程中,评审人一旦认为申请人没有前期的研究基础,就会质疑该研究内容和方案的可行性。一旦评审专家有了这样的想法,这份申请书就是一份失败的申请书。笔者曾评审过一些申请材料,发现有部分申请人对可行性分析的部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有甚者,只是简单地把申请人所在单位的所有硬件设施列举出来,如有多少台电子显微镜,有多少种制造设备等。但现实情况是现在国内大学的硬件设施都很完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比不只是简单设备评比,而是比较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和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因而,在可行性分析部分,申请人需要重点介绍曾经做过的哪些相关的前期工作,证明自己是项目的最佳实施者,证明这项工作如果获得资助一定会很好地执行完成。
4. 研究基础要列出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一般都会了解申请人研究基础如何,如果申请人前期学术基础扎实,毋容置疑会给评审专家一个非常好的第一印象。然而,笔者在评审基金申请书的时候,也曾经见到过一些特别的案例。有一份申请书,乍看时印象良好,基金申请书题目比较吸引人。同时,研究基础中列出的学术论文也比较多。然而,经仔细阅读申请书发现申请人列出的学术论文几乎都是关于A事物的研究,而该申请研究内容却是关于B事物,同时A和B几乎没有任何关联。因而,最终没有推荐这份申请书。如果一个申请人同时开展多个研究方向的工作,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时候,完全可以只列出与申请书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以及其它方向的代表性论文。
5. 申请书中语言、格式错误要尽可能少
在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过程中,可能偶尔的小错误很难避免。然而,对于申请人而言,必须反复修改申请书,将中各种错误降低到最低程度。因为,申请书可以看出一个人对科学研究的态度,更能够看出一个研究人员的学术素养。如果申请书中到处存在各种类型的小错误,那么申请人也可能是一个科研不严谨的人。几个典型的案例如下:第一个案例,申请书中申请人列举了将近30条参考文献,然而这些参考文献在正文部分没有一个被引用,使得这些参考文献在立项依据部分显得毫无意义;第二个案例,申请人项目团队中有科研实力很强的合作者,然而在合作者介绍部分,研究成果只是列举出合作者10年以前的学术论文,而没有近几年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三个案例,申请人在项目申请人介绍部分,没有列出学术论文或者其他学术成果。
最后,对于项目申请人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在日常工作中重视自己的学术积累,多发表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成果。通过不断的学术研究和积累来强化研究基础,以期更易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创新奖特等奖条件?
创新奖特等奖旨在奖励在学术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为科学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国公民。申报者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之一:
1.获得国家级重大科技奖项,个人排名前五(以获奖证书为准),奖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作为主要成员撰写的著作被列为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或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个人排名前三,撰写字数不少于10万字)。
3.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Science、Cell或影响因子在ESI学科排名前3%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4.作为主要成员(个人排名前五)提交的咨询报告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予以重要批示并产生重大影响。
5.科研成果综合表现突出且能代表所在学部最高水平,并得到学部评审会推荐(满足该项条件每学部最多推荐1名)。
创新基金、创新资金、创新专项资金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啊?
1.管理归口不同,科技创新基金属于科技部管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属于经信部门管理;
2.申报主体不同,科技创新基金大中小型企业都可以申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主要面向中小企业;
3.扶持对象不同,科技创新基金主要扶持的是具体的某个创新项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更多的是扶持企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