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抗风险能力标准划分?
一个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是家庭在遇到变故时保证生活不受影响最根本的。
那么,怎么提高一个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呢?
办法就是合理的规划家庭收入。
怎样才算合理的规划家庭收入,达到抗风险的能力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保险费用与家庭收入的关系。
一般而言,保险是一个家庭最基础的理财能力,简单而有力!
一个家庭的保险费用与家庭收入的占比合理,既能保护家庭,又不至于增加负担。
保险中的双10定律,非常关键!
什么是双10定律呢?
双10定律就是家庭保险设定的适宜额度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保费支出的适当比重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
这个很好理解,如果你的家庭年收入在10万,保险费用应该在1万。
那么,按这样的一个保费来看,怎么购置保险呢?
对于整个家庭而言,在家庭成员间保险费用配比还应当遵循6:3:1原则。
“6”为最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成员购买保险的保费和保额应当占整个家庭保险资产的60%左右,为次要收入来源家庭成员购买的保险比例为30%,为孩子购买保险的适当比例为10%。这些都是国际上通过保险经验得出的结论,可以有效避免突发意外给家庭带来的伤害。
这个原则的客观性不用有任何怀疑,但就目前我们的现状来说,很多家庭的第一份保险却往往是买给孩子的。
3万存款属于什么家庭?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3万可以说相当于现在的3000万,拿到今天只能说穷的不能再穷了,一部车,一个媳妇,一套房子,全部买不了,一个找个工作,三万在手循环使用,生活可以过下去,前提是千万不能得病,我说的是慢性病或大中病,一次你感觉生活连星星之火都没有了,努力生活赚钱吧,勇敢一些!
买保险也是理财吗?
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财方式,保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不过,基于保险产品的多样化,在人生不同阶段,宜有所区分地对保险进行合理选择。
20-29岁期间,最需要的应是意外险及弥补社保不足的医疗险,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险。因为意外事故或突发疾病所支付的昂贵的医疗费,可能使多年积蓄付之东流。所以,投保意外及医疗保险,既是必要,也是对自己和家庭负责。
30-39岁期间,已婚者注重家庭保障,特别是在子女未成年阶段,承担的风险和责任最大。由此,除了健康险,还应加大保障额度高而缴费低的定期寿险。其不但提供因意外或疾病导致的残废或身故的高额保障,还可在年纪渐长、身体机能下降时,免体检转换成其他寿险产品。未婚人士可在有充足健康医疗保险的基础上,选择兼具储蓄和投资的养老险。
40-49岁期间,多数人面临子女教育的压力,事业、生活基本定型,健康受到关注,更易受到疾病侵扰。此阶段应加大健康保障的额度,并配合退休计划,投保
养老保险。
50-59岁期间,多数投保人子女已开始独立生活,家庭负担减轻,但此时身体机能下降,各种疾病增多,应对自己拥有的保障和健康保险做全面检查并作出适当调整。投保人此时可通过保障额度高而保费相对较低的投资保险来避免可能产生的
遗产税问题。
60岁以后。此期间为退休养老阶段,投保人体力减弱,收入减少,可继续投保健康险。
值得提醒的是,不要盲目跟风地购买保险,投保时期的保费支出,应根据每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定,不宜过高。一般说,只提供风险保障的产品,适合收入较低者购买,如人身意外伤害险、医疗险等,只需缴纳较少保费,就可获得较大的风险保障。兼具投资、储蓄功能的寿险产品,如分红型、投连型、年金险等,适合收入较高者购买。投保人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收入水平来选择购买适合的寿险产品。较科学的是:合理的保费支出应占投保人年收入的10%-20%。(傅烨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