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熔断什么意思?
股票熔断一般指熔断机制。熔断机制(Circuit Breaker),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
具体来说是对某一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的机制。
2020年3月9日,纽约股市开盘出现暴跌,随后跌幅达到7%上限,触发熔断机制,恢复交易后跌幅一度有所收窄,收盘时纽约股市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7%。3月12日,美国三大股指在开盘后即遭遇暴跌。道琼斯指数开盘狂泻超过1400点,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超过6%。
股票熔断是什么意思?
熔断机制的三种形式
1、涨跌停板制。例如我国股票市场的涨跌停板制度规定,当个股价格涨跌幅度触及10%时(ST股票为5%),交易继续进行,但报价限制在10%之内。事实上也可以看出,涨跌停板的叫法不是很科学,因为交易并未“停”,更正确的叫法是“价格限制”。
2、个股交易暂停制。例如美国股票市场的暂停交易制度规定,当个股价格偏离前五分钟交易平均价格的幅度大于区间限制,且没有在15秒内回到区间限制内,将被暂停交易5分钟。根据股票的不同类型,设立了5%、10%和20%三个价格区间限制。
3、市场交易暂停制。当有代表性的市场指数涨跌超过预先设定的幅度后,市场暂停交易一段时间。
股票熔断是什么意思?
熔断机制,也称为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动率达到指定的熔点时,交易所将暂停交易以控制风险。具体来说,它是在某个合同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定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进行交易。熔断机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上是指控制股票,期货或其他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风险,并规定单日价格波动幅度规定区间限制。一旦交易价格达到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交易就会自动中断一段时间,或者它可能会持平并且不会超过上限或下限。从狭义上讲,它指的是指数期货的“熔断”。它被称为“熔断”的原因是因为这种机制的原理类似于电路保险的原理。
一旦电压异常,保险丝将自动熔断,以防止损坏设备。2015年6月份,中国证监会开始酝酿出台熔断机制,2015年9月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征求意见通知,拟在保留现有个股涨跌幅制度前提下,引入指数熔断机制。2016年1月4日,A股遇到史上首次“熔断”。早盘,两市双双低开,随后沪指一度跳水大跌,跌破3500点与3400点,各大板块纷纷下挫。午后,沪深300指数在开盘之后继续下跌,并于13点13分超过5%,引发熔断,三家交易所暂停交易15分钟。2016年1月7日,早盘9点42分,沪深300指数跌幅扩大至5%,再度触发熔断线,两市在9点57分恢复交易。2016年1月7日晚间,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通知,为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经证监会同意,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股票熔断是什么意思?
股票熔断是一种市场机制,旨在规避股市剧烈波动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当股市指数(如上证指数)在交易日内出现大幅下跌,达到设定的触发条件时,交易所会暂停股票交易一段时间,通常为15分钟,这被称为第一阶段的熔断机制。
如果在第一阶段恢复交易后,股市继续下跌并达到更严重的触发条件,交易所将再次暂停交易,并延长停牌时间,通常为整个交易日,这称为第二阶段的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的目的是在剧烈市场波动时给予投资者一定的缓冲时间,避免市场崩盘和恶性波动。
股市熔断是什么意思?
股市熔断是指当股市出现剧烈波动时,交易所采取的一种应对机制。其目的是在市场失控时,通过暂停交易一段时间,以使市场冷静下来,防止激烈的价格波动进一步加剧。
具体来说,熔断机制通过设定不同的触发条件,当股市出现剧烈变动时,交易所会启动熔断机制,暂停交易一段时间。暂停时间的长度取决于具体的熔断规则。在中国股市,目前实行的是阶段性熔断机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指股指达到设定的第一阶段熔断指数,触发熔断机制暂停交易10分钟,并公布临时停盘信息。第二阶段是指股指在第一次恢复交易后继续下跌,达到设定的第二阶段熔断指数,触发熔断机制暂停交易15分钟,并公布临时停盘信息。第三阶段是指在第二次恢复交易后继续下跌,达到设定的第三阶段熔断指数,触发熔断机制暂停交易至闭市,并公布临时停盘信息。
熔断机制的目的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和稳定市场。通过暂停交易,可以防止市场情绪过度波动,给投资者提供一段时间冷静思考和调整仓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