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改革什么意思?
股改的全称是股权分置改革。就是要将不可以上市流通的国有股及其他不能流通的股票成为可以流通的股票。
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股份转让制度性差异。解决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弊端。通过送股,延长紧售期等各种方式来满足流通胶东的补偿预期。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
中国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
简介: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应“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提出“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总体要求。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工作。经过两批试点,取得了一定经验,具备了转入积极稳妥推进的基础和条件。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8月23日,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9月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面铺开阶段。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制度性差异的过程,是为非流通股可以上市交易作出的制度安排。
由来和发展
股权分置的由来和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形成。我国证券市场在设立之初,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总体上采取搁置的办法,在事实上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
第二阶段:通过国有股变现解决国企改革和发展资金需求的尝试,开始触动股权分置问题。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为了解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资金需求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开始进行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但由于实施方案与市场预期存在差距,试点很快被停止。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是该思路的延续,同样由于市场效果不理想,于当年10月22日宣布暂停。
第三阶段:作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一项制度性变革,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正式被提上日程。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
我国实行股票分置改革就是为了股票更好的流通,让个人也参与进来,不需要企业代为持有
何谓国有股减持、全流通?二者有何关系?
国有股减持"指通过证券市场将国有股份变现,从而国有资本从相关企业中退出的行为;"全流通"的含义则是使不可流通股份的流通起来,使不能在股票市场上上市交易的非流通股份获得流通权,让全部的股份都可以流通。股权分置改革是解决A股市场相关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对于同时存在H股或B股的A股上市公司,由A股市场相关股东协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股权分置改革是解决A股市场相关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中,提到的"利益平衡"才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本质含义,而对于股份间的利益平衡,其最简要的表述,就是要实现同股同权.所以,从真正意义上讲,股权分置改革,除了要解决全流通问题外,还应建立起确保上述各项产权权利能在不同股东间平等实现的机制,才算真正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
股改是什么意思?
股改全称为股权分置改革,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协商使流通股个非流通股股东之间利益达到平衡,股权分置不能适应资本市场开放和发展的需求,所以必须设置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在于消除股份转让的过度差异化,目前我国股权有以下几种形式:个人股、法人股、国家股、外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