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制养老金是什么意思?
退休金双轨制,是指1992年开始,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分别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即企业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而机关事业单位不仅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用,而且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退休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产物,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客观上需要尽快改革。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该决定规定了机关事业单位和职工分别缴纳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的比例,同时指定2014年10月起实行新规,意味着无论参保缴费从何时真正开始,机关事业单位及职工都得从2014年10月起就补缴相关养老保险费。至此,养老金双轨制在制度上被正式终结。
退休双轨制是哪届定的?
答:退休双轨制是第六届政府定的
1 1985年实行的退休金双轨制。2 因为此前的退休金制度是按照职工工龄、年薪等因素来计算,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企业经营不善,经济形势不好,无法为职工支付足够的退休金。因此1985年开始实行双轨制,即已经参加原有退休保险的职工继续按照原来的规定领取退休金,而新参保的职工则按照新制度计算退休金。3 目前我国的退休金制度已经逐步调整和改革,实行全国统一的养老金制度。
退休双轨制是哪届定的?
是政府制定的政策。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期中国在退休政策上实行的是一轨制。1997年下半年政府把养老金分成二个等级,企业退休人员领的是“基本养老金”,而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却给的高,叫“养老金”。而且机关事业单位是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的。“双轨制”问题始于1995年,国家率先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核的“统账结合”模式。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轨”模式。
什么叫双轨制?
“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
“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职务,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退休金也不同,企业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低两三倍。
什么是退休金双轨制?
退休金双轨制是指在养老保险制度中,根据不同的参保人群设立不同的退休金发放标准。一般来说,双轨制分为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轨道。
基本养老金是根据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和工资水平确定的,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则是根据个人缴费和投资收益来计算的。
这种制度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养老需求,提高养老保障的公平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