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金周转率怎么计算?
流动资金周转率是在流动资金运动过程中,流动资金周转额与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反映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经济指标。 流动资金周转率有两种表示方法:
1、一定时期流动资金周转次数,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流动资产周转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2、 流动资产周转一次所需天数,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资金周转率计算公式?
资金周转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期初占用资金+期末占用资金)/2]
资金周转率是反映资金周转速度的指标。资产周转率可以分为总资产周转率,分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和单项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三类。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平均余额
长期投资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长期投资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净额
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存货平均净额
企业资金(包括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间断地循环周转,从而使企业取得销售收入。企业用尽可能少的资金占用,取得尽可能多的销售收入,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资金利用效果好。
营运比率公式?
营运能力比率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应收账款
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或营业成本)/存货
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流动资产
营运资本周转率=营业收入/营业资本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非流动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总资产
净经营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经营资产
指标计算与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应收账款周转率
(1)营业收入的赊销比率问题
计算时应使用赊销额而非营业收入。但是,外部分析人员无法取得赊销的数据,只好直接使用营业收入计算。
(2)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可靠性问题;
在应用应收账款周转率进行业绩评价时,可以使用年初年末的平均数、或者使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以减少季节性、偶然性或人为因素的影响。
(3)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问题;
如果坏账准备的金额较大,就应进行调整,使用未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计算周转天数、周转次数。
(4)应将应收票据纳入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
(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就不是越短越好。
(6)应收账款分析应与销售额分析、现金分析联系起来。
2.存货周转率
(1)使用营业收入还是营业成本作为周转额。
在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在分解总资产周转率时,用营业收入。
评估存货管理的业绩时,用营业成本。
(2)存货周转天数不是越短越好。
(3)应注意应付款项、存货和应收账款(或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
(4)应关注构成存货的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在产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间的比例关系。
流动资金周转率分析表怎么分析?
企业的流动资金在再生产过程中,经常循环不断地运动着。它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形态(购入原材料等)、生产资金形态(原材料等投入生产)、成品资金形态(加工生产完毕成为产品),最后,又回复到货币资金形态(产品销售变成货币)。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叫做流动资金周转。流动资金周转的快慢,就是流动资金周转速度。
流动资金周转率的表现方式:
(1)周转次数
周转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金完成的周转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周转次数=周转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亦称流动资金平均余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单位各种流动资产的价值的平均占用量,有定额流动资金余额相全部流动资金余额。就是期初的流动资金+期末的流动资金/2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占用流动资金的平均余额越少,而完成的周转总额越多,表示流动资金的周转越快,周转次数越多,也就意味着以较少的流动资金完成了较多的生产任务。流动资金周转率除了用周转次数表示外,也往往用周转一次需要的天数来表示。因为在计划和核算工作中,通常总是以年度或季度为计划期或报告期的,而年、季的时间长度总是固定的。
(2)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是指流动资金周转一次所需天数(即周转期)。其计算公式为:
周转天数=计划期日数/周转次数=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计划期日数/周转额
计算流动资金周转率时的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可按定额流动资产计算,也可按全部流动资产计算。前者计算结果是定额流动资金周转率,后者计算结果是全部流动资金周转率。又在计算流动资金周转率时,可用计划数字,也可用实际数字。根据计划数字计算的,叫做流动资金计划周转率;根据实际数字计算的,叫做流动资金实际周转率。由于全部流动资金没有计划定额,在计算计划周转率时,只有定额流动资金周转率,没有全部流动资金周转率。在编制计划计算定额流动资金周转率时的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即为流动资金定额数。在计算定额或全部流动资金实际周转率时,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为年度(季度)内各月定额或全部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的平均数。各月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为月初、月末流动资产余额的平均数。
相关公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什么是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
答:营运能力反映企业资产经营和利润的效率,营运能力强的企业,有助于获利能力的增长,进而保证企业具备良好的偿债能力。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五个指标。
总资产周转率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总资产周转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100%。总资产周转率反映出企业单位资产创造的销售收入净额,体现企业在一定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周而复始的流转速度,全面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一般来说,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示企业资产经营管理得越好,取得的销售收入就越多,资产的利用效率就越高,周转速度就越快。
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即流动资产的利润效率。其计算公式: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100%。周转率越高,表明流动资产创造的收入多,实现的价值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就强。一般来说,流动资产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在资产的利用上取得了三方面的成绩:合理持有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回收快,存货周转快。
固定资产周转率就是用来反映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平均固定资产总额×100%。企业要想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就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做到固定资产资产投资规模得当、结构合理。规模过大,造成设备闲置,形成资产浪费,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下降;规模过小,生产能力小,形不成规模效益。固定资产结构应合理,指企业生产用和非生产用的固定资产应保持一个恰当的比例,即生产用固定资产应全部投入使用,能满负荷运行,并能完全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非生产用固定资产应能确实担当起服务的职责。
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企业应收帐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其计算公式: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余额×100%。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天)=360天÷应收帐款周转率。周转率高,表明企业收帐迅速,帐龄期限较短,可以减少收帐费用和坏帐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周转率太高,也不利于企业扩大销售,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存货周转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是评价企业从取得存货,投入生产到销售收回等各个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公式: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100%。存货周转天数(天)=360天÷存货周转率。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积压的风险就越小,资金使用效率就越高。相反,存货周转率低,说明企业在存货管理上存在较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