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的最后来源是什么(一般来说,我国央行通过哪种方式直接向商业银行系统提供流动性)

2023-12-09 10:03:41 59 0

一般来说,我国央行通过哪种方式直接向商业银行系统提供流动性?

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基础货币)的3种手段

1.外汇占款

央行可以通过银行间市场收购商业银行的外汇结汇,构成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从而提供基础货币。在中国基础货币构成中,接近80%的基础货币通过这种方式提供。但是目前边际增量大幅下降,甚至为负,这也是目前央行资产负债表萎缩的最重要原因。

2.向商业银行再贷款、再贴现

俗称麻辣粉(MLF-中期借贷便利)和酸辣粉(SLF—短期借贷便利),央行可以向商业银行或者非银金融机构(证金公司救市资金来源)提供贷款或者再贷款,当然会到期,但是可以通过滚动操作,持续提供流动性

3.公开市场操作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正逐步取代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提供和流动性支持的支柱。央行可以通过逆回购交易(买入债券再返售)或者正回购交易(卖出债券再买入)等操作提供或者收缩流动性。

央行加大频率公开市场操作的意义(每天都要来一次)

2003-2010年之间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质疑,很大程度上和被动外汇占款相关,不管央行愿不愿意,即使央行通过发放央票,公开市场滚动正回购交易但是依然会造成外汇占款激增。所以,央行将2007年时7%左右的法定准备金率大幅上调至此次降息之前的20%。外汇占款走低,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频率,是央行恢复独立性,市场化操作具有标志性意义。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信息不公开 流动性存在隐患?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其中包括信息不公开和流动性存在隐患。首先,信息不公开是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的一个问题。消费者在申请信贷时,银行可能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或者披露全部的信息,导致消费者无法全面了解借款的利率、还款方式、还款期限等信息,产生误解或者不当的选择。此外,如果商业银行不公开信贷的信息,消费者就难以进行比较和选择最优惠的信贷产品,不利于消费者做出明智的决策。其次,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流动性存在隐患。商业银行发放大量的消费信贷,一旦出现信贷违约或者资金短缺问题,可能导致银行的流动性问题。如果消费信贷无法按时偿还,银行的信贷质量会下降,影响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此外,商业银行还需要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如果资金链断裂,也会影响到银行正常经营。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银行加强透明度管理,优化风险防范机制,提高资金来源和流动性的可靠性,保持信贷产品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JS商业银行主要业务?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表外业务。

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组织资金来源的业务活动,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其他业务营运的起点和基础。商业银行的负债包括自有资金和吸引外来资金两大部分,外来资金的形成渠道包括存款负债和非存款负债。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内容包括以下三项:

自有资金。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是银行股东为赚取利润而投入银行的货币和保留在银行中的收益,代表着对银行的所有权。自有资金主要包括股本金、储备资金以及未分配利润。

存款负债。存款是银行负债业务中最重要的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般占到负债总额的70%以上。

借款负债。各类非存款性的借款也是商业银行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借入短期资金,商业银行既可获得短期的流动性需要,又可持有较高比例的缺乏流动性的高收益资产。借款负债的渠道主要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借款、回购协议以及国外市场借款等。

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也就是商业银行将其吸收的资金贷放或投资出去赚取收益的活动。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现金资产、贷款业务、票据贴现、投资业务等。

融资流动性风险与流动性先后顺序?

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无法及时获得足够资金的风险。流动性先后顺序是指在资金需求和资金来源之间的时间顺序。融资流动性风险与流动性先后顺序密切相关,如果企业在融资时无法及时获得资金,就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因此,流动性先后顺序的合理安排对于降低融资流动性风险至关重要。

以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商业银行会有什么风险?

一、商业银行具有下列主要风险:

1.信用风险;

2.国家风险和转移风险;

3.市场风险;

4.利率风险;

5.流动性风险;

6.操作风险;

7.法律风险;

8.声誉风险。

由于商业银行具有的特征和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二、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上影响最大,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经营一般至少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1.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盈利是其首要目的。但是,效益以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前提。安全性又集中体现在流动性方面,而流动性则以效益性为物质基础。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在三者之问寻求有效的平衡。

2.依法独立自主经营的原则

这是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的具体体现,也是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权依法处理其一切经营管理事务,自主参与民事活动,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保护存款人利益原则

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存款人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客户。商业银行作为债务人,是否充分尊重存款人的利益,严格履行自己的债务,切实承担保护存款人利益的责任,直接关系到银行自身的经营。

4.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原则

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应以平等自愿为基础,公平交易,不得强迫,不得附加不合理的条件,双方均应善意、全面地履行各自的义务。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