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单位应付账款合并分录?
合并前先要做资产盘查和确认,分录是后面的事情,约定好即可
可以先把原来的那笔A公司做的分录冲红,摘要就写A公司应付款转为B公司,然后再同样的分录改为B公司,摘要一样
如果是两个单位合并,a单位帐合并到b单位帐,a单位帐面应收、应付款直接并入b单位帐中,合并以后即作为b单位应收、应付款处理即可。如果原来两个单位互有往来帐项,在合并时先对冲
应付账款等于什么加什么?
应付账款=应付账款(贷方)+预付账款(贷方),应付账款需要贷方的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
因为“应付账款”是负债类科目,是核算企业与供货方的业务往来的,按供货商设明细户。 当发生进货未付款时,贷记“应付账款-××”,反映欠款增加;当支付货款时,借记“应付账款-×× 明细户”,反映欠该户的货款减少。
对于同一个明细户,有时会发生付款大于应付的情况,就会出现借方余额,这时就相当于预付账款了。所以在资产负债表日,应付账款的所有明细户中,有的余额是借方,有的余额是贷方。 同理,“预付账款”是债权类科目,当预付时,借记“预付账款-××明细户”,到货并收到发票时贷记“预付账款-××明细户”。
对于同一个明细户,有时也会发生到货发票额大于已经预付的金额,这时余额就是贷方,相当于应付账款。所以在资产负债表日,预付账款的所有明细户中,有的余额是借方,有的余额是贷方。 在填会计报表时,为了准确反映该时点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必须对这两个科目的各明细户余额重新分类。
其中,两个账户中所有借方余额的明细户余额之和,填列“预付账款”; 两个账户中所有贷方余额的明细户余额之和,填列“应付账款”。 具有同样情况的还有一对:“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
道理也是一样的。 这是很多会计人员填报资产负债表时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之一。
什么时候用应收和应付的会计分录?
什么时候用应收和应付会计科目,要根据不同的经济业务而定。
企业发生了销售收入,也开具了发票,但未收到货款。这时就应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借记应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企业采购了物资,但未支付货款,就记入应付账款科目。
借记原材料、固定资产等,贷记应付账款科目。
应收账款调为应付账款的会计分录?
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预收账款属于负债类科目,期末余额一般出现在贷方。应收账款属于资产类科目,期末余额一般出现在借方。
假如现在我司发出一批货物,但尚未收款,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对司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对方公司收到货物,但没给钱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贷:应付账款---我司所以应收的借方和应付的贷方是相反的。
同理,预付的借方和预收的贷方是相反的假如题主说的是对的,应收的借方=预付的借方,那么应付的贷方与预付的借方)是相反的,同理预收的贷方和应收的借方是相反的,上述条件推出预收的贷方=应付的贷方应收的借方=预付的借方很多人都会得出这个结论,从资产负债角度,预收,应付都是负债类应收,预付都是资产类,天衣无缝,但会计产生于经济活动。
预收的贷方=收钱没给货应付的贷方=收货没给钱收钱没给货=收货没给钱钱与货就无法区分。但是资产负债总数并未错误。所以题主这种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么错误在哪,我们以一种不小心态度来看一下。
我司给100万货对方给100万了,“不小心”
会计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正确其实是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不小心”会计记录了发货,记录了收钱,但经济活动结束,往来一直挂着。资产虚增。
货都走了,还一直挂着(虽然负债也虚高了)
如果前面挂的是借预收账款 ,那么就丝毫没问题了。
其实一般预收都是贷方,但是”不小心”会计必须要通过这种等式来转换。
对面镜子中的自己在己面镜子中的自己就是自己表象,哲学是就这样理解下如何去记忆呢?
A是供应商,他先给货,你应付,你先给钱,你预付C是客户,你先给货,你应收,他先给钱,你预收所以应付预付一家子,应收预收一家子
应付账款不用付了会计分录怎么?
应付账款确定对方公司不要了,或是对方公司已经黄了,要把应付账款作为营业外收入入账,借应付账款贷营业外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计入所得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