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有哪些?
社区养老: 某一社区或几个社区内老人提供以居家为主,机构为辅的养老服务,会配建小型介助+失能+失智护理机构。在北京新建的社区养老机构也会配建社区医院,服务机构内老人同时提供基础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主导、政府辅助负责社区养老的整体运营责任。 社区居家养老:整合某一社区或某几个社区内衣食、住、行、医等资源,为区域内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及资金支配倒逼完成。像部分政府指定老年餐厅及超市,即由政府每月拨付相应资金,促进老人到指定餐厅及超市消费,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成型。
社工站十大服务内容?
对社工站服务内容:
社工站要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主要是围绕民政工作开展以下服务:
一是社会救助工作。协助社会救助部门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评估、建档访视、需求分析等事务,并为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
二是社会事务工作。宣传婚姻政策法规、倡导婚俗改革,开展婚前辅导、婚姻家庭咨询和辅导等服务。宣传殡葬政策法规,倡导丧葬新风,提供丧葬需求咨询服务。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返乡和易走失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教育矫治等服务。
三是社区治理工作。在社区以“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融合发展为抓手,推进“五社联动”,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在农村着眼于乡村振兴和基层民政能力建设,注重培育发展文体类、生产服务类、互助类、志愿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激发乡村活力。
四是养老服务工作。建立特困供养老人、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留守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老年群体联系制度,开展生活照料、健康服务、精神慰藉、社会支持、权益保障等服务。统筹链接养老机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开展为老助老服务。
五是儿童关爱保护服务。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临时监护缺失儿童等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开展走访核查、家庭探访督导检查,开展政策宣传、监护评估、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重点解决服务对象在监护管理、心理慰藉、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问题。
开展精准救助,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履行基本民生保障的重要职责。社工站要强化救助响应、聚焦特殊群体,通过联村服务、联席指导、模式创新等方式,落实精准救助政策,切实履行基本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
居家服务有哪些内容?
居家服务是一项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的一种家庭服务。它包括了生活起居照料、健康护理、家政服务等方面的多个服务项目,如日常饮食、个人卫生、洗涤、照顾、陪伴、医疗看护等。通过居家服务,可以提高这些人群的生活质量,延缓生理功能的退化和行动能力的丧失,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尊心。
居家服务也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社区的发展和和谐。
什么是居家照护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就是在社区建立一个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开展社会化服务。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居家养老的主体是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载体是家庭,养老照料的责任是亲属
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包括什么?
一、机构养老服务设施
指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护理服务的机构,包括敬老院、养老院、福利院等等,具体如下:
敬老院
在农村乡(镇)、村设置的供养“三无”(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抚养义务人,但是抚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无劳动能力的;无生活来源的)“五保”(吃、穿、住、医、葬)老人和接待社会上的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护老院
专为接待介助老人(日常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的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护养院
专为接待介护老人(日常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养老院/老人院
专为接待自理老人或综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老年社会福利院
由国家出资举办、管理的综合接待“三无”老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托老所
为短期接待老年人托管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分为日托、全托、临时托等。
老年公寓
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为居住在社区的需要介助、介护的老人提供生活服务、保健康复、文体娱乐以及辅助服务的综合性设施,主要包括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长者照护之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老年人助餐点、社区睦邻点等。
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综合性服务的社区服务场所,设有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或单项服务设施和上门服务项目。
社区长者照护之家
为老年人就近提供集中照护服务的社区托养设施。一般采取小区嵌入式设置,辐射周边社区。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
为社区中失能失智老年人,以及其他生活自理困难的高龄、独居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日间托养服务的机构。是一种“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也称“日托所”。
社区老年人助餐点
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配制、外送、集中用餐等服务的场所。老年人在助餐服务点可以享用既便宜又卫生的餐食。主要服务上海市各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及常住的本市户籍老年人,重点面向高龄、独居、纯老家庭以及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群体。
助餐服务点一般分:
1、单一型助餐服务点:具备膳食加工配制、外送、集中用餐等功能之一或之二,供餐能力不低于50客/餐。
2、综合型助餐服务点:集膳食加工配制、外送及集中用餐等功能为一体,配送餐能力在150客/餐以上。
3、综合型助餐服务示范点:具备配送餐能力500客/餐以上,并能同时承担2个以上助餐服务点膳食配送。
社区老年人睦邻点
指社区内邻近居住的老年人,依托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自觉发起、自愿参加、自主活动、自我服务的社区非正式组织形态。
上海市政府在2014年把睦邻点纳入政府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并计划在2020年前建成2000家睦邻点。
老年活动室
选址应以方便社区老年人为宜;居(村)委会老年活动室的使用面积应在100平方米以上,街道(乡镇)老年活动室的使用面积应在300平方米以上。
应根据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和社区资源情况设置服务项目,可选择设置如下项目:
1、文体娱乐;
2、谈心咨询;
3、医疗保健;
4、老年教育;
5、科普讲座;
6、日间托老;
7、入户服务(家务整理、生活照料、送餐服务、陪护服务)。此外,也可根据本社区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选择设置其他特色服务项目。
老年公寓、老年大学(面对老人群体,提供的更新知识、健身养心、开心娱乐、广交朋友、智力开发的场所)等专类设施以及无障碍步行道、户外座椅等为老年人提供的相关无障碍设施没有纳入《上海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范(2013-2020)》。
此外,医疗机构(包括护理院/站、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等老年病医院)提供的老年护理床位由医疗卫生专项规划另行落实。
护理院/站
指由护理人员组成的,在一定社区范围内,为长期卧床患者、老人和婴幼儿、残疾人、临终患者、绝症晚期和其他需要护理服务者提供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根据医嘱进行处置、临终护理、消毒隔离技术指导、营养指导、社区康复指导、心理咨询、卫生宣教和其他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
康复医院
指主要提供综合性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20张以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
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社区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30张,可按照服务人口1.0-1.5张/千人配置。主要以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为主。